星期日, 十二月 18, 2011

孩子,你准备好了吗?

孩子,你准备好了吗?

        孩子,你准备好了吗?
        这是可发自每个人自己内心的话,一个智慧的引导,寻觅明灯的指导,一方面给予父母自己,另一方面给予孩子。

        我可以确实告诉大家,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都会在心中问上这一句:孩子,你准备好了吗?
        那么我们是已有觉知地去关注孩子心性的成长,或许更是能觉察孩子心性的成长,并且能给以孩子进一步的前进指导。

        教育专家的种种教育理论和方法,都有一个设定的条件和时间,所以学校的课程,以几岁上那个年级,读什么书,一般上在每班学生当中,一定有优质、中等和后进的学习表现,还有少数超常和异常的学习个案。
        不管学生资质如何,最后能完成大学或作出更卓越的表现,或者是长大后有某种成就的学生,不一定只限于优质生和中等生,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
        教育专家的种种教育理论和方法,不容易以办全人教育的学校来实施,学校给予每个孩子的教育成果的肯定,只有偏于理性思维程度的肯定,不代表孩子的完全心性,不代表成绩好就是心性好。
        理性思维程度好或成绩好的孩子,肯定都有机会成为专业行列的人士,但不一定会成为成功的人士;心性好或心性健全的孩子,却是有机会成为各方面领域的成功人士。
        我曾经看过一个全球的调查报告,一百个成功的人,只有一个是考第一名,其他都是资质中等或以下的人。但是我们多数人宁愿相信学校的报告,也不相信这份报告,基于权威比较存有信服力。
        我们可以相信权威,但是非唯有如此相信而信任到底。

        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我们都有存在着两代人的见解差异,一个可能是属于知识的,另一个却是智慧的。
        我是如此体验过来的。  
        我的父亲曾说:“别急,这个孩子十五岁后就行了。”那时我的孩子还七八岁,学习还算可以,当时我是看过一些儿童教育的书籍,心中是急于给他来个前进,都不理想,反而是父亲如此说了,我还不当一回事的。如今孩子也过十五,父亲也去世了,我打从心底非常佩服他老人家,却来不及亲口告诉他。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或之前的父母,尤其是妈妈,一来没有读太多的书,也没有什么教育资讯的参考,就凭一个细心,加上一个耐心和爱心,产生的一个直觉,在心中一直问上这句话,就凭一个关注孩子的“准备好了吗”为思想中心,努力不懈地培养出一个个杰出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在长大后,都一直在肯定自己妈妈的伟大。

        孩子,你准备好了吗?
        我相信最后会成功的人士,都是小时候已做好心性成长准备的人,做好有利于他日后发展于某个领域的准备。这些人有的是自动自发,自我实现,有的是靠父母拉他一把。

        孩子,你准备好了吗?
        如果要做到这样的关注,就凭一个用心里头的细心、耐心和爱心。
        细心:我们可跟着儿童心理学理解孩子的生心理成长,去观察孩子的成长,一般上观察的行为是心细的行为。这样的细心可让父母作比较客观的判断,但是细心不是作为教育孩子的唯一准绳。
        耐心: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正常的成长,有些孩子是异常,有些是超常。耐心表示我们可以以我们的觉知来感受孩子的心,以我们的智慧来带动孩子的成长,不以时间为设定的条件,完成教育专家所谓的任务要求。对于异常或超常的孩子,更是非耐心不可。
        爱心:爱的真正意义,是一种为对方着想、关怀、不占对方为己有、能协助对方成长并一同成长的情感。爱心必须包含这一切。多数父母能做的只是为对方着想和关怀,却忽略了不占对方为己有,因而也不能协助对方成长并一同成长。爱心必须有个良性成长的前提,不然,爱心可变得存有破坏性,变质了。爱心也千万别变成父母对孩子的优良表现的要求根本上就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或是满足父母的补偿心理的要求。

        有了细心、耐心和爱心,我们会察觉到有一些孩子在这股用心的呵护长大,即使用上二十年这样培育他,也不为过,因为一般上能成大器的人,只有少数从小就可见其超常心态,能自动自发良好成长,余者都需要这股用心的呵护培育,一方面是等待其脑袋的发育成熟(注1),另一方面是其超强的心性培育期需要比正常人更长的时间,才能成熟。
        至于正常的孩子若能给予如此的关注,我们相信他会表现越来越卓越。

        一般上教育的趋势,正如学校都是为正常人的学习条件而办的。每每一个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的出局,常叫父母苦恼不已,父母若陷于此思想盲点却一直受困,当然会失却细心、耐心和爱心,失去一个让孩子转过弯来的机会,严重的甚至是失去了一个转折点被掌握的契机,变成是孩子一生的怨,父母一生的痛。

        孩子,你准备好了吗?
        是的。
        父母与孩子若能如此走过来了,堪为人世间一大幸福。


注1:请参阅另一篇挫作《十五岁后变聪明上进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