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十一月 29, 2011

色不迷人人自迷


色不迷人人自迷

        色不迷人人自迷,从本质上来说,“色”根本上就是信息。
        色不迷人人自迷,这一句话从古以来的确在告诉我们一个生活的智慧
,它是宜古宜今,可实用于现代。
        其“不迷人”意味着生活的信息不会困扰我们,而是我们无所自觉信息
的存在与影响,进而被困其中,所以“人自迷”。

        信息可以是一个人说的话、肢体语言、某个广告、任何通过感觉触动
我们身心的东西……。于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世界大环境一直在我们面前展现其千变万化的信息,我们简直就像活在一个信息海洋中,我们当前面对的或许是一个绚丽迷人引人入胜的景观,下一分钟却可能是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变局,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景观的特征,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却鲜有这样觉察的认知。 

        当我们一出生,打开第一眼看这个世界,我们就注定要被动于信息一世人,一直到我们永远闭上最后一眼。 
        每一天,每一样我们见到动到的东西,都与我们的身心灵作不同层次的交流,即使是在一岁那个时刻的接触,在八十岁时再次接触,我们的身心灵也会把这八十年来的两个信息,作出有关的链接与交流,并让我们产生某种潜意识的行为。这样的事实,就是我们的平常生活的写照,自然到我们不需去觉察。 

        对于不同的人,一个东西带来的信息都会令不同的人产生不同心性的解读,就如一个石头,对于常人只是一个石头,但是对于一个地质学家,这个石头可能是可写成一篇关于石头的论文资料。 

        不管我们每一个人是以那一种的身心状态来解读信息,即使我们的解读会有差异,但是始终脱离不了我们都是有一种相同的身心灵来展开反应
。 
        基本上,我们以身体获得的信息,都是来自感官的刺激,它令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欲望,释放生命的活力,开展各人的人生。我们于这个时代备受信息的冲击与影响,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来得快且大,其快就在我们还来不及做出更好的反应的同时,又要面对新的一个信息,这一个个的信息,一天天累积起来,真的大到充满我们每个思维的空间(如果我们不能自觉地整理它)。对于不能自觉地整理的人,如果是感性的人,这些信息都会令他作出无限的遐思且感到彷徨又失落,甚至于堕落,而理性的人或许就依此种种的信息作解读后,能够有所准备开展一番名利的竞逐。 
        至于我们的心相对于这样的身体状况,信息的物质性冲击着我们的心并让我们因而释放某种精神性的解读,要求某种精神解放,已实实在在地在考验我们的心——保持平和、杂乱无章、满头思绪、在自我压抑中得过且过……谁也难以说出一个来龙去脉,我们一天天地随信息而心中翻滚,作出各种各样或好或坏的对应。人心善变,大家都会因此心知肚明,可是这样的知晓大部分都停留在被动于信息的状况,最明显的莫如被资讯和广告的影响绑架了自我。 
        当我们面对自己这样的身心状况,只有一种人是自在而不受影响的,不管信息有多少的变化,他的心都不会随一个个的信息而转,这种人都有一个灵性力量护持着自己的心,调控着自己的身体,让他的心不随境而转
,身不随境而变。 

        色不迷人人自迷,如果我们感悟不到这个中国古老智慧的人生指引,固然地也无法适切地活学活用,只因我们的身心灵多数在现代的教育和哲学思维训练下被切割和被细致化的分化过程中做不出整体性的思维调整与应变,结果一方面我们的灵性能量被分散去应付自己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我们的心性力量也难以凝聚而不能适切地去感受一切生活事物的好坏,找回自己人生的意义,我们的心灵力量会逐而被掏空而空虚了
,我们只能随身体的需求而作出反应和开展自己的人生,难以为自己的生命内涵与意义作出更高层次和最佳的取舍的实现。 

        信息每天都会左右我们,困惑我们,除非我们有这一个自觉——色,不迷人,人不自迷。但是,我们却不能不自迷,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到处都充满超常刺激(注1)。 
        《绑架本能的世界》一书的书面上有这样关于超常刺激的提示说明:
食欲、性欲、领域性、社会性的本能……帮助我们代代繁衍,但是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各种人为的事物,正以夸大形式刺激着本能:从色情文学到广告模特儿、从整型手术到化妆品、从糖果速食到3D电影,都是在扩大大自然的讯号,让人们情不自禁地迷恋、上瘾。 
        这一个提示说明了信息一注入人为的超常刺激,我们将更容易被动于信息,受控于超常刺激信息的影响,或多或少地这样注定了这个时代缺乏这种醒觉的人的命运。 
        当今美国性健康促进协会估计,全美有 3%至 5%人口,即约 900万人
性上瘾,我们的确不能再低估超常刺激带来的不良信息的影响,或许不是美国罢了,有可能是好多的国家的人也如此受影响。
        超常刺激除了性渲染与暗示的信息,还有其他如可爱的物品、美食、电视资讯与网上虚拟世界等等的信息不断地在影响我们,我们又处于什么局面呢?

        色不迷人,人自迷?
        本文要传达一个怎样的信息,你又如何解读呢?

注1:超常刺激意指会激发原始本能的人造模仿物(比如性渲染与暗示、
可爱的物品、美食、电视资讯与网上虚拟世界等)。超常刺激是诺贝尔
生理医学奖的得奖理论,由动物行为学家丁伯根与劳伦兹所提出。
《绑架本能的世界》作者:Deirdre barrett    译者陈雅云

星期二, 十一月 08, 2011

写实的人生

写实的人生

        说真的,我并不喜欢以写实手法来画画。
        一开始,我们一直以为写实的绘画太讲究功力,丝毫画得不好,任何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极少画写实画。可是,一想到来个意象的,或抽象的绘画时,心中确实没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如果随性画了,自己还得时常对它发闷气,除非毁了它,但是始终会下不了手。

        这一棵树,她立足于一块贫瘠的矿地,成长于斯,也死于斯。从小我都看着她的成长,一直到后来她衰亡了。在她最后的一些日子里,她坚毅求生,从她弯曲的枝桠可看出来她的求生意志力,我被她感动了,毫不犹豫拿了铅笔,坐在她身旁,一动笔就一口气写生了三句钟。这股画兴,后来却又极快消失了,因此迟迟动不了笔以此写生稿来画成一幅画。
        再后来,画成这一幅画,也用上一年多的时间修修改改,还意犹未尽,不能停笔不改。为了了断这一丝画意余情,就在有一次修改时,先做好心理准备,就画上这最后的一笔,才能断情。而后有一段日子我不再看她。
        后来偶尔再看一看,始终觉得蛮好的,不同的时刻欣赏时,都有不同的感受。

        人生的历练,根本就像画画的过程。
        那间中的情感,一个是有所感触人世间人事,由外及里,感慨地过一生;一个是有所感触人世间人事,由里及外,感性地画一生。唯有画家的人生,能由外及里,又能由里及外,看它一生,画它一生。如果是写实的,那可是踏实的,一板一眼,丝毫不能马虎,这种画境近似最平淡艰苦的人生,只有在能懂得细细品味时,才能感受这种人生的意境虽然平实一点,平凡更不在话下,却有难以言喻的不平凡的感觉,说不上是什么,唯有心中肯定能触及到,那种人性最美、最崇高心灵的一面,也因为如此,好的写实画家,一直在如此以画向我们作这样的剖析。他们的作品不是美丽的画面,而是美的心灵的画面。
        二三十年前我不懂,二三十年后我懂,毕竟就是能由外及里,又能由里及外,看看自己的人生,画画自己的人生。

        就这么的一幅画,我画了,心折了,从此就停了二三十年我不敢再画写实画。
        或许,我怕太早写尽自己的年轻的情感。年轻该是怕写实的。年轻的心往往都不想踏实,或许为了给自己机会开展更大的生命空间,寻觅自己的梦想。

        就在自己放下写实后,心中的失落,极度在新与旧的心态中消磨自己的情感、思维和创作的能量。人生的际遇不管是怎样的,人生何尝不是经过如此的历练?
        唯有不同的地方,画家需要用更细腻的心思去感受自己生命,以艺术作一生的奉献,从感动中寻回自己生命的意义,那是唯美的,并以美来让人世间已极端失落且近似空虚的心灵,挑起一种心灵的撼动,为空虚的心灵注入一丝生命的活力。
        我实实在在地、撞撞跌跌走过这样的人生,也在画出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来这个人世间,都有自己要寻找和实现的目的。
        有修养的画家,都能肯定这一番话的意涵,而这个肯定的基础,可要建立在写实的功夫上。只要一懂得写实以后,就可谈写意。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就像有修养的画家那样,感悟了写实作画即是踏实生活,人生怎么不能活出写意呢?


星期一, 十一月 07, 2011

生命像流水

   
生命像流水

        生命像流水,一直在流动,不会为谁而停留。
        我们不了解这个流动的意义,却爱在流水中逆水而上,即使是因此努力逆水而上而心力疲惫,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人生的写照,我们爱在人生中去感受一切过去美好的,还有苦痛的,因而实质上没有去了解自己生命所得到的体验和意涵,个中存有的美,是自己经历的所谓的美好和苦痛的升华。
        我们爱童年,因为我们的心境的活泼,没有拒绝任何来去的东西。
        我们爱秋天,因为我们的心境的萧索,常把来去的东西刻意画上一个个烙印。
        我们切实地并不喜欢流动的岁月,我们在生命中常备上一个钟,一个上紧了发条的钟,就怕它停下了,就怕没有钟就无法刻记生命中分分秒秒的点点滴滴经历。我们的生命所以是钟上的所有刻记,有成长性的童年,有季节性的秋天。成长意味身体的变动,季节意味环境的变动,其实,我们应如是在如此的变动中感受生命的意义,但是我们只紧抓某一刻的停留,盘踞自己后来的整个生命。
        生命不会为谁而停留,如果停留了,生命是死的,死在过去的刻记中,死在一直在伤害自己,死在有发条的生命的运作中。

        会流动的东西,历久常新。
        生命会流动,所以历久常新,所以从童年、青年……到生命的尽头,并不意味那是尽头,这才是生命告诉我们意义。
   
        生命在流动中,像流水,或许是急流,或许是缓流,都是代表生命的律动。
        中国人爱说:以不变应万变。
        这何尝不是感悟生命的律动?
        流水不会停留,是自然的规律。
        流动是万变,其规律却是不变的。
        所以不变是可应万变,中国人说得太好了。
        中国人也太爱美了,因为美的境界中存有一切变动的意象的感悟,音乐家因而以时间性捕抓这种美,画家因而以空间性捕抓这种美,舞蹈家因而以节奏性捕抓这种美……艺术家都在捕抓这个流动的感悟,作个人艺术的演绎。
        人生的确因艺术而丰盛,艺术也因人生而丰富,这个互动带出变动的感悟的真谛——生命的流动性活络了生活,生活也活络出艺术。

        我们不一定要成为艺术家,但可要成为懂得生命似流水的生活艺术家,我们的生命才会因而丰盛,人生才会是美的。
        生命像流水,一直在流动,不会为谁而停留,却在艺术中驻留了。
        生命像流水,一直在流动,不会为谁而停留,却在真正的爱中恒久常新。
        艺术的确存有真善美,艺术因有真的理解,善的扶持,所以孕育了艺术的美。真正的艺术家懂得这个道理,也懂得何谓真正的爱。
        但是一个艺术家若缺乏这样的修养——有真的理解,善的扶持,所以孕育了美——他只能感受到低于人性的那种只注重情欲的那种爱,那不是真正的爱。这种艺术家并不懂生活的艺术,不懂得生命像流水的艺术,他们在自己生命留下太多刻记而不自觉,他们的生命和艺术生命会容易趋向死亡。
        常人不是真正的艺术家,却可学真正的艺术家体验这种真善美,感受人生的美,从艺术的陶养中升华自己粗糙的情感,学习如何去真正爱人——爱任何人而不占有。这样的爱一个人,会使爱情活络长新,会让亲情历久常新。  
   
        常人不是真正的艺术家,却可学习流水,好好地去感受自己的生命像流水,一直在流动
,不会为谁而停留,他的生命就能在感悟中恒久常新。
        流水不会停留,为了水质有活性,所以长流。 
        生命像流水,一直在流动,不会为谁而停留,我们应如是向流水学习,学习如何现实这个自然的意涵,活出自己生命的活力。
        你认同吗?
        或许,当你能有意识而了解生命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你会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