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七月 16, 2012

心中的渴望(二)——认识自己的身心


心中的渴望(二)——认识自己的身心

    如果我们要全面认识自己,以了解人生自己存在的意义,有必要的我们要先认识自己的身心。
    我们先从混沌一词来开始。
    庄子的寓言中有一个关于混沌的故事,大意是:
    南海、北海都有帝,相约到混沌这边游玩,在哪儿,每回南帝和北帝都很开心。为了回报混沌,南帝和北帝看到混沌没有七窍,便帮他开窍。一天开一窍,七天后混沌就死掉了。注1
    故事虽短,意思却深长。

    混沌意味万物处于一个本源,一切都处于第一时间的同体同步相通运作的状况。
    宗教界认为万物的存在都有一个本源,以一个爱在护持,或一个慈悲在维系,超然一切地展开万物的面貌。
   这个本源的说法可谓殊途同归。
    用现代科学来说,混沌并没有质能,但一分身心便有质能,而且身的质能属于传统物理学的质能现象,心的质能却是量子学的质能现象,前者粗糙至肉眼可见,后者精微至必须应用粒子对撞机作实验观测,始能一见。
    当我们身处各种灵性体验中那种内外无区别的,身心是合一的,与万物也宛如同体的状况,就能有如回到混沌状况那样,但是并不是那样的纯粹。

    混沌可谓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意识处于最淳朴的一个生命阶段,有待开启,我们可以以一个比较接近我们可以了解的事实来理解,就如初生婴儿才离开母体,而后开第一眼看世界那般的第一时间的状况。混沌或有一个难以想象的事实,那就是在一个新生命处于受孕的那个当儿,受孕的胚胎还未分化的生命情况。
    当我们用耳初听世界的第一个声音,张开第一眼看世界,我们的混沌即时已分作身心——生命运作的两个主轴。或也可更细致地说是一个新生命在受孕时,其阴(其母性生命的信息)阳(其父性生命的信息)的互动变化已在构成一个方面的身,还有新生命自己的生命信息也在构成另一个方面的心,我们的混沌就是这样的一个身心融合,而后又启动一个新的生命状况,开始进入身心两个主轴的生命运作方式。
    我们或可如此了解这个时候的新生命状况的外显迹象——一般上当时作妈妈的心态和饮食习惯都会与未怀孕时不同,而且常会与自己的胎儿能有所感应,事实上,是胎儿生命的两个主轴(身心)已开始运作,与自己的母体的身心产生互动,作自己生命的身心灵结构的成长要求。

    当胎儿在成长时,心性也在胎儿的身心运作过程中一天天成长。胎儿会需求心性的安抚,以让自己出世时容易开显未来自己的优良心态,但是,偏偏是难上加难,因为母体自我心性(尤其是心念和情绪那一方面)的变动,会时常给予胎儿干扰,还有母体与父体的生命信息的交织形成一方面的身,也会给予胎儿自个儿心那一方面的干扰。我们的身心在这一个阶段的成长酝酿过程中,因为还没有外界环境信息的刺激,也基于这时我们身心灵还能处在一个整体性的良好运作,在心这一方面还算淳朴的(身还不会因外界环境信息的刺激产生欲望而捆绑我们的心),但是身这一方面却已有母体与父体的生命信息融合的体系,基本上DNA的信息已开始在决定我们即将出世的身体体系,以让我们利用来开展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人性,本来就是一个身心的变动状况所展现的生命形态,其基本面是在胎儿时期形成,那是一个日后心可开显和身可开展的基础,并以这个基础与外界信息的刺激互动,演绎自己的生命意义,一部分是以本能意志来扮演角色,另一部分是以自由意志来决定角色,以作出种种的解读,形成自己心中的渴望和以潜意识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
    但是我们多数是以身一个方面来理解自己的生命所追求的意义,因为身与外界结合的力量,足以捆绑心那一方面的力量,甚至于让心那一方面难以被我们觉知它的存在,所以理性的逻辑探讨,并没有深究其存在的能力,因而我们一味只靠理性这一个忽略心那一方面到底的后果,我们会忽略自己的人性,在处于极端之际,理性只管对于身这一个方面的作探讨,并只能以身心二分法来研讨,其成功的成果,让现代有高度文明自居的我们崇拜极致,后果是我们也抹杀心的另一方面,也因此只有那些有崇高层次感性的人士、灵修人士、宗教界人士可以理解这个事实——繁荣的物质文明的建设=崇高的精神文明的消失。而我们凡夫却只能感受到自己的身心相当的疲惫,有的还感受到心灵极度的空虚,始终我们找不到自己,活不出自己,找回自己失落的本性。

    我们活在这个人世间,毕竟是要理解这个身心的局限,同时也要理解这是一个心性的历练,只有经历这个历练的感悟,我们才能让真正的自己活得更有力量,更能感受爱与奉献爱的力量,其实,爱的根本就是一切的本源,可是我们常在质疑,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到结束,根本没有好好地认识自己的身心状况,所以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人生存有太多的无奈,都是有个命运的作祟。事实上,我们感受到的命运,还可分开为命和运来谈,容后再谈。

    我们的人性,除了是一个身心的变动状况所展现的生命形态,根本上我们的人性是存有一个自己个人的生命印记,一个有关自己将在人生中开展的有关身这一方面的意义,以及自己将在人生中开显的有关心这一方面的意义,这个身心的个别意义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之所求与心之所属的心性结构来运作展现,不过这里头有所区别的就是我们个人的身心个别的运作和身心整体的互动所展现的万千心态,都是我们的每一时刻时常变动的个人情绪与个人意念的状况,这个心态的稳定性可让我们看到自己人生的某一个过程,或许当时我们就会以为我们已了解自己,但是其不稳定的一面,却叫我们难以认识自己,不管其稳定性如何,我们的心态其实是一个极为快速的一个个心性的运动,其速度甚至于可快到会超越音速(宗教界的见解,我也认同),所以我们是无从窥探这个现象的真正意涵(一些人把这个现象归纳为神秘性),或许这就是一个本源的所在,一个宇宙的秘密的所在,不过我们人类是可以探知其一二,也只有极少数的圣人已知其全部,我们凡夫当然只能以一个时刻的心态来说明一个当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又有过程的过程,试想,我们又如何确认这一切呢?我们只能说心态可决定人生的过程,因此万千的心态就因此决定了一个万千形态的世界,我们也因而作出种种的见解和学问,说到底,见树不见林了。

    这一切的一切,理性思维又如何说得清呢?理性唯有来个身心二分,并加以一一细分,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物质文明的建设起来,同时我们也切碎自己的旧有的精神建设,如果我们还不了解这个实况的演变,我们还会典当自己的人性于我们认为的伟大科学贡献,迷信科学可超越一切的威力,我们会滥用科学和自食其果。
    我相信理性的逻辑思想,我也崇尚理性思想的分析能力,但是我更相信一个身心灵整体性的思想,哪里有最终科学日后可探究到的事实,不过其一前提条件就是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的身心灵生命整体性的结构和其运作的规律,也就是身之所求与心之所属的运作规律,说白了,我们是怎样的想:头脑的想法和心的想法到底是怎么的一回事。

    认识自己的身心应该从这里开始。(待续)

注1:节录自《自我的觉醒》108页 傅佩荣教授著



星期四, 七月 12, 2012


心中的渴望(一)——认识自己的存在意义
   
   当一个人在某个人生时段遭遇了什么痛苦而走不出来,或许他都会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活在这人世间?
    偏偏就只有我一个人必须去受这个苦?
    当我们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时,我们就已初步意识到心中渴望的存在,还会隐隐约约感受到是这个渴望给我们带来苦痛的体验和历练.
    我曾经如此走过我自己,多年来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今天所谈的,千万别当作什么学术的讨论,这只是一个我绝对个人处于身心灵链接性的感悟——其中有二十多年的哲学与心理学的阅读与思考,结果我在某个时刻很满意个中某种的解释,而后又发现这些解释如果一脱离某个其设定的条件,也可以说这有关事件相对的人事与时空性质一产生变化,这些解释的成立基础就开始动摇了,这个动摇状况,也是一般上人们多不认同所谓的种种理论的原因,并觉得这些解释有局限性,不能解决人生问题,反而还会觉得越接受时,就会越走近死胡同,除非我们已能到达一个心性超然的高层次。
   当时我还不明白心性存有的整体面貌,所以我一直去思考,探讨还有什么说法能涵盖整个事实的解释,想到最后也想不通而彻底放弃思考。偏偏就在五年前一段时日的放下后,也等于说放下就是心的完全开放,我就开始有一个个的明白出现在心中,思想泉源就带来一个个的感想,一天天地在组成一个我认为的人性的完整面貌。
         
    当我们能意识到心中渴望的存在,我们也会同时渐渐体会到我们活在这人世间,我们心中的渴望确实是要我们去寻觅的一个我们来这个人世间的目的与意义,并要给予实现。但是,因为缺乏一个有关人性完整面貌的理解,我们的寻觅就一直处于一个又一个寻觅的过程中,因此直接地影响这一个目的与意义的实现,我们也因此面对一个个的人生苦痛和历练。
    这个目的与意义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先天性与后天性的个人心性与生活环境之间的信息的交换和互动,这些信息进而会被每个人作不同的解读与创造,外化这个目的与意义。
   这一切,如果我们以理性来说明,始终不会有完满的解释,一来我们的理性是缺乏一个灵性的感召给予的结合,二来是还缺乏一个灵性的感召来给予融合。这两种缺乏都需要一个感性的崇高性的协调。
    我相信一些科学家后来会认同他们所谓上帝(宗教上的上帝、或许自己信念中某种伟大的存在)的存在,就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理性思维中已得到感性的崇高性协调,这是属于前者。
    我也相信母爱与父爱,本来就是一个人类天生的灵性感召。这个灵性感召,一直以来常让我们能拥有母爱与父爱的伟大奉献来滋润我们的生命,即使我们是庸庸碌碌地过一生,在一生中我们偶尔都能够感受到人生的深刻意义,让我们觉得今生没有任何遗憾。这也就是为什么缺乏拥有这种奉献或能给予奉献的人,一生即使有多高的成就,也或会有所遗憾,始终觉得自己的一生好像少了什么似的。

    我们活在这人世间一直在寻觅一个我们来这个人世间的目的与意义,就是基于我们身心灵的感召所孕育的内心的渴望,要我们去历练和理解一种灵性体验的存在——以一个我们身心灵合一的完整性体验带有的个人人生仅有的意义和目的,要我们每个人自己去感悟,去实践,去自我实现。
    关于这一点,西方的哲学和心理学却把它切割了成为种种的学说,总结一句,这些理性思维的说明,只是有关我们身心灵的一部分的说明;中国人的文化思想虽然维持着这整个身心灵完整面貌,却无法具体理性说明,只能靠谁能感悟了,谁就心里明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的一生一直处于自己身心的变动中,我们或有所浑浑噩噩过生活,或有所上下起伏过生活,或少数的心中有数地过生活,我们一直以这几个不同的心态诠释自己人生的意义,其意义中也同时意味着自己人生的目的。但是,我们始终没有觉知自己完整的身心灵存在,以及有所意识身心变动的完整过程。
  这个过程的完整性不能用当今的心理学或哲学来讨论,不然就会成为一个简约性的解释,当然又会陷入局部的思想中,这也是我们活着面对生活的一切问题时,会产生纠结的状况。

    如果要整体地了解有关身心灵的感召,如何孕育内心的渴望,如何促使我们去寻觅一个我们来这个人世间的目的与意义,我认为我们应该要先认识自己的身心变动规律,这的确存在着一个复杂且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当中是存有身之所求和心之所属两个主轴的互动变化。
    我们身心变动过程的复杂性基本上是一个身之所求和心之所属的个别运动变化,同时又具备两者之间的互动的个体性和结合性的运动变化。如果我们只是说明过程中的其一状况,那么我们是把自己心性(一个整体)切开来一片一片地分析,所以我认为理性不能说明这个复杂性。我曾经以这个比喻与一个英裔澳洲人试探谈一谈,他竟然会理解,并开玩笑地说:或许你要用上你的两三个生命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解说工程。
    至于这个复杂性的有序状况,我们是必须以身心灵的整体性来理解,它的有序是从无序的状况中演变而来的,就如中国人说的万变与不变相类似,它是以一种心态形式——心性能量类型结合心念类型——产生其瞬间的变化。我们可以在这个有序变动的来龙去脉中,看到一个我们非常立体的生命运动面貌——像一个原子结构的运动,还有一个个运动个体之间的链接运动,同时与整个宇宙万物的链接运动——这样的说明,比较感性的方式的,就如好多宗教或灵修人士的论述,这还包括某些人也会自个儿处于有序状况中感悟了,认同前者的论述,而且也有一些人还觉悟了,感受到宇宙的根本性存在,但是这一切都叫有理性思维的人难以给予认同。
    到底要如何说清这个前提呢?容后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