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三月 05, 2011

三个聪明的小学生问的问题——灰色地带的省思

        三个小学生问的问题
      
问题1. 说谎是诚实的行为吗?(两个答复。)
        回答:1.——如果说谎时有包含三个条件:1. 没有违背良心。
                                                2. 为对方着想而说谎。
                                                3. 没有伤害到对方。
              2.不是——如果没有包含上述三个条件。

问题2. 捐钱是不是在做善事?(两个答复。)
        回答1:是。
               可是学生反驳说有些人捐钱是为了沽名钓誉。
        回答2:从捐了钱到钱已产生做善事的结果的整个过程来看:
               捐钱(动机不是要做善事)——捐了钱 
——做了善事(最后产生做善事的效应)
               虽然动机不是要做善事,但最后还是产生做善事的效应。
               所以,这样的捐钱还是可接受是做了善事,但不鼓励这样做善事,这并不是真正在做善事


问题3. 某个老师上道德教育课一直教我们不要抽烟,可是他本身却一直在抽烟?
        回答:老师就是切身深受其害(作为反面教材),同时非常了解其害处的可怕后果,所以
一直劝学生不可抽烟。

    我认为这三个学生实在太聪明,小小年纪就会质疑一般成人的行为,当初他们问我这三个问题时,我相信他们已考倒许多家长和老师。
    后来我给予他们这样的答复,我相信他们会满意,并且会让他们解除心中的疑惑,让他们不会有双重标准,不会在幼小的心灵产生某种价值观的灰色地带。

    其实,我们一生中的所作所为,有多少灰色地带,我们也难以厘清。
    就以这三个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很简单,就说有些事情是大人可以做的,不是小孩子可以做的。如果我们认为这样就可以敷衍孩子们,我们就是教孩子以这样的双重标准处世为人。
 
    纵观上述的三个问题,如果我们在解答时给予掉以轻心,可说已促成会产生价值观灰色地带的导因。如果我们的价值观常带有双重标准,存有灰色地带,就会厘不清关于诚实、钓名沽誉、以及还有更多道德与价值观的事例,是否社会的诚信与价值观的问题就是从这里衍生而来?

    我并不担心这个的问题的答复是什么,我只担心还有多少的小学生是或有知觉、抑或在潜意识中已有这样的疑问,他们并不会发问,而只是冷眼旁观地在看我们大人以双重标准和持于灰色地带的人生观来处世为人,他们内心的批评是尖锐中带着不满,不是以语言来表达,而是以自己没有自觉和学会正确的思考的方式来适应,来面对生活,从中建立了一个不能对自己和对社会负起责任的心态。       
    这样的不能负起责任的心态是否已成了孩子们长大后的典型自我模式?
    这是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教育是否应给予关注?还是我们只标榜以考试的好成绩作为关注的目标来办学校,就算是把学校教育办成功了?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好像还看不清这存在的问题,它就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一直衍生更多的教育与人格成长的问题。根本上,只要教育一产生问题,将会造成后来的社会也会有问题。

    孩子们发问的问题,就像在揭示我们大人看不到的思想行为的盲点,千万别低估小孩的心眼,那可是一面雪亮的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已被尘封的心眼。
 

吃饭是禅,喝茶是禅。生活中的每一样事情都是禅,人生的每一个过程都可以是禅。
这从何说起?

这世间最善变的东西是心,那不是真心。
这世间永远不变的东西也是心,那是真心。
心毕竟有善变和不变的状况,个中状况的纠结,是最令人苦恼、痛苦的事;或是最令人缅怀
、难忘的事;许是最令人投入、热衷的事;再者是最令人似解又未解的事,人的一生就在这纠结中混混沌屯过了,或有所悟过了。

说禅,可要说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真心而为。所以“吃饭是禅,喝茶是禅。”就是一念不转,一心不变地在吃饭、喝茶,从头到尾完全没有一丝杂念出现,没有任何自我的存在。
说禅就是讲真心。
人生苦短,常陷于情中不能自拔,也是在讲真心。
所谓“人活在世间就是一种修行”,关键就在此处——讲真心。
说禅讲真心是有方向的;谈情说爱讲真心可没有方向。

因此,禅可说是人生的最实用的修行与学习,每天就来个讲真心,一念不转,一心不变地做事,吃饭、喝茶、感恩、惜福、庝惜........

禅看似简单,可并不简单。
禅有三个境界: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再看山还是山

心的善变与不变还可在这三个境界中运转,凡夫是看山是山;智者是看山不是山;圣者是再看山还是山。有时我们是凡夫,有时我们是智者,有时我们是圣者。
儿时我们看花,能毫无自我地、毫无迟疑地、完全地感受花的美好。长大了看花,是带着各种各样的念头、心境去感受一朵花,甚至去理解一朵花,但是,何时我们才能回到“儿时我们看花,毫无迟疑地、完全地感受花的美好”,话说到这里,如果你明白了,你开始会懂得禅,修禅,懂得真心,讲真心,逐一逐一地摆脱人世间的烦恼。

国画大师张大千和西洋画大师毕加索在晚年时有共同的感叹:有一颗赤子之心多好啊!

爱是禅,我们可能会不认同,就来修一修吧!修一个一念不变,不然真的连感觉都没有了,修一个境界又一个境界,人生有这样的爱才会更美好。
爱孩子是禅,作父母的可会认同的,毕竟一生一世是讲真心的。这是无境界的修禅,终究圆满的。

禅讲究圆满,有短暂的圆满(如喝茶),还有永远的圆满(如涅槃)。
禅就在你一动念时,没有刻意地,只有自然地追求圆满的心境中(无所求,全然投入,毫无杂念)。

深入阅读:http://www.360doc.com/content/06/0303/16/6047_749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