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七月 12, 2012


心中的渴望(一)——认识自己的存在意义
   
   当一个人在某个人生时段遭遇了什么痛苦而走不出来,或许他都会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活在这人世间?
    偏偏就只有我一个人必须去受这个苦?
    当我们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时,我们就已初步意识到心中渴望的存在,还会隐隐约约感受到是这个渴望给我们带来苦痛的体验和历练.
    我曾经如此走过我自己,多年来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今天所谈的,千万别当作什么学术的讨论,这只是一个我绝对个人处于身心灵链接性的感悟——其中有二十多年的哲学与心理学的阅读与思考,结果我在某个时刻很满意个中某种的解释,而后又发现这些解释如果一脱离某个其设定的条件,也可以说这有关事件相对的人事与时空性质一产生变化,这些解释的成立基础就开始动摇了,这个动摇状况,也是一般上人们多不认同所谓的种种理论的原因,并觉得这些解释有局限性,不能解决人生问题,反而还会觉得越接受时,就会越走近死胡同,除非我们已能到达一个心性超然的高层次。
   当时我还不明白心性存有的整体面貌,所以我一直去思考,探讨还有什么说法能涵盖整个事实的解释,想到最后也想不通而彻底放弃思考。偏偏就在五年前一段时日的放下后,也等于说放下就是心的完全开放,我就开始有一个个的明白出现在心中,思想泉源就带来一个个的感想,一天天地在组成一个我认为的人性的完整面貌。
         
    当我们能意识到心中渴望的存在,我们也会同时渐渐体会到我们活在这人世间,我们心中的渴望确实是要我们去寻觅的一个我们来这个人世间的目的与意义,并要给予实现。但是,因为缺乏一个有关人性完整面貌的理解,我们的寻觅就一直处于一个又一个寻觅的过程中,因此直接地影响这一个目的与意义的实现,我们也因此面对一个个的人生苦痛和历练。
    这个目的与意义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先天性与后天性的个人心性与生活环境之间的信息的交换和互动,这些信息进而会被每个人作不同的解读与创造,外化这个目的与意义。
   这一切,如果我们以理性来说明,始终不会有完满的解释,一来我们的理性是缺乏一个灵性的感召给予的结合,二来是还缺乏一个灵性的感召来给予融合。这两种缺乏都需要一个感性的崇高性的协调。
    我相信一些科学家后来会认同他们所谓上帝(宗教上的上帝、或许自己信念中某种伟大的存在)的存在,就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理性思维中已得到感性的崇高性协调,这是属于前者。
    我也相信母爱与父爱,本来就是一个人类天生的灵性感召。这个灵性感召,一直以来常让我们能拥有母爱与父爱的伟大奉献来滋润我们的生命,即使我们是庸庸碌碌地过一生,在一生中我们偶尔都能够感受到人生的深刻意义,让我们觉得今生没有任何遗憾。这也就是为什么缺乏拥有这种奉献或能给予奉献的人,一生即使有多高的成就,也或会有所遗憾,始终觉得自己的一生好像少了什么似的。

    我们活在这人世间一直在寻觅一个我们来这个人世间的目的与意义,就是基于我们身心灵的感召所孕育的内心的渴望,要我们去历练和理解一种灵性体验的存在——以一个我们身心灵合一的完整性体验带有的个人人生仅有的意义和目的,要我们每个人自己去感悟,去实践,去自我实现。
    关于这一点,西方的哲学和心理学却把它切割了成为种种的学说,总结一句,这些理性思维的说明,只是有关我们身心灵的一部分的说明;中国人的文化思想虽然维持着这整个身心灵完整面貌,却无法具体理性说明,只能靠谁能感悟了,谁就心里明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的一生一直处于自己身心的变动中,我们或有所浑浑噩噩过生活,或有所上下起伏过生活,或少数的心中有数地过生活,我们一直以这几个不同的心态诠释自己人生的意义,其意义中也同时意味着自己人生的目的。但是,我们始终没有觉知自己完整的身心灵存在,以及有所意识身心变动的完整过程。
  这个过程的完整性不能用当今的心理学或哲学来讨论,不然就会成为一个简约性的解释,当然又会陷入局部的思想中,这也是我们活着面对生活的一切问题时,会产生纠结的状况。

    如果要整体地了解有关身心灵的感召,如何孕育内心的渴望,如何促使我们去寻觅一个我们来这个人世间的目的与意义,我认为我们应该要先认识自己的身心变动规律,这的确存在着一个复杂且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当中是存有身之所求和心之所属两个主轴的互动变化。
    我们身心变动过程的复杂性基本上是一个身之所求和心之所属的个别运动变化,同时又具备两者之间的互动的个体性和结合性的运动变化。如果我们只是说明过程中的其一状况,那么我们是把自己心性(一个整体)切开来一片一片地分析,所以我认为理性不能说明这个复杂性。我曾经以这个比喻与一个英裔澳洲人试探谈一谈,他竟然会理解,并开玩笑地说:或许你要用上你的两三个生命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解说工程。
    至于这个复杂性的有序状况,我们是必须以身心灵的整体性来理解,它的有序是从无序的状况中演变而来的,就如中国人说的万变与不变相类似,它是以一种心态形式——心性能量类型结合心念类型——产生其瞬间的变化。我们可以在这个有序变动的来龙去脉中,看到一个我们非常立体的生命运动面貌——像一个原子结构的运动,还有一个个运动个体之间的链接运动,同时与整个宇宙万物的链接运动——这样的说明,比较感性的方式的,就如好多宗教或灵修人士的论述,这还包括某些人也会自个儿处于有序状况中感悟了,认同前者的论述,而且也有一些人还觉悟了,感受到宇宙的根本性存在,但是这一切都叫有理性思维的人难以给予认同。
    到底要如何说清这个前提呢?容后再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