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十月 31, 2012

食色性也(下)——性的纠结


食色性也(下)——性的纠结

    性自身本质上的绝对神圣性质,具有生命最为强大的力量,可贯穿生命从生至死的过程。
    动物于此意义上是无法觉知,只能被动于这个力量中的本能意志,不能拥有自由意志,动物的性的天性感召,因此只能以性行为的本能动力作创造,只限于繁衍后代而已,一代代地如此活着延续自己的物种生命。

    我们人类可以赢取万物之灵的美誉,根本上是性自身这个力量于我们的生命体验中,能让我们启动一种内在心性的酝酿,把本能意志逐而演化为自由意志,再把本能意志和自由意志融合成为我们人类独特的生命意志。
    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已能把身心合一,把性自身的终极意义(性的神圣性质之于身之所求的欲融合了心之所属的情,展现了爱的崇高性质)给予实现。我们人类能拥有的这种从个体到集体的崇高意识,从古至今也一一在演化成为我们人类的文明。
    简而言之,性自身这个力量是我们可以理解和掌控的,它是我们身之所求所需要来开展生命的创造意义的活力,同时也是心之所属所需求来开显生命的感召意义的力量,就于此一开一显的方式让我们展现我们每个人独特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心性层次的生命意义。
    我们人类,不管是哪一种族群,都是如此在演化,在诠释自己的生命意义,没有好坏高低的标准定位,只有自己心性倾向和谐的某种努力指标的追求,以实现个人自我一个至善的天性感召。

    其实,有生命的东西都有一个如此的至善的天性感召,就如花活着像花,狗活着像狗,人活着像人,都是性自身这个力量在催动生命活出自己,以实现一个至善的天性感召。
    花的天性感召处于灵性(植物一直在为地球上的生物作出种种奉献)状态,狗的天性感召处于动物性状态,只有我们人类最为复杂,我们天性感召包含了动物性,人性和灵性状态。
    我们各人之所以为人的面貌,因此可见是相当复杂的,心性也容易变得极为混淆。我们也基于此复杂的心态,各人所持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会因而都不同,所诠释的生命意义也会不同。

    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动物性,人性和灵性的链接性结构的生命,这个链接性结构里头存有一个我们“不能跳跃的自然”的框框,一直以来都在困扰我们的心性成长。
    其中动物性的一方面会让我们沉沦,人性的一方面或可让我们提升,还有灵性的一方面要我们完成成为万物之灵的使命。
    这三方面都一直在链接中互动,让我们的心性不断地上下浮沉。这一切上下浮沉的经验都可短暂到从性自身和性行为中体验到,极为令我们迷茫,除非我们能全面了解个中链接过程的运作,不然我们永远都会同意一句话:做人真难。

    做人真难,难就难在于我们生命的动物性,人性和灵性的链接性结构,存有一个自然不能跳跃的框框,所产生的关于性的纠结。

    这个性的纠结,只有我们人类的圣哲类型的人看得清,并很肯定地认为这个混淆的心性状况的认知和掌控,就是我们在提升自己进而成为万物之灵的过程的考验。
    佛家说的本来面目(佛性),道家说的自然(道),西方圣哲说的真善美,宗教说的神性,都是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性自身这个力量于人类的天性感召中,可以让每一个人成为庸人,或是凡人,或是强人,或是圣人,他们也在提供我们方法去理解可以如此为人,如果我们可以理解到那个为人的层次,就会去善而为之的可能性。

    我们要如何善而为之?  
    首先,我们要知晓这几个为人的层次的特性。
    庸人,是处于自然从来不会跳跃的框框中最受限制的人,心性处于低层次的态势,难以以唯美或唯真的心性提升进入唯善的心性境界。
    凡人,是处于自然从来不会跳跃的框框限制中极为自由的人,心性也介于低层次和高层次的态势中波动,心性或许会沉沦,抑或提升的可能性。凡人是可以以唯美或唯真的心性提升进入唯善的心性境界。
    强人,是处于自然从来不会跳跃的框框中最不受限制的人,心性处于高层次的态势,但是如果不能以唯美或唯真的心性提升进入唯善,可能会是一种不完善的人,还可能是破坏性极强大的人。历史上都有这一类的强人。
    圣人,是超越了自然从来不会跳跃的框框限制的人,堪称完人,是已达致唯美唯真唯善一致性的人。

    如果我们在此本位的各个层次企图为人,我们是可以理解我们对于性自身的本性创造能力的掌控与发挥,是存有一个从低而高至超越的进程,也可以说我们在这个从低而高至超越的进程中,人性在演化的可能性中已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要么我们沉沦,要么我们提升或超越。
    因此,如果宗教教义以人本来定位,宗教就有人们想接近和了解的市场动向。但是,如果宗教只是定位于神性的说法,性与性行为因此会被归类为一种修行的障碍,或须禁止,就令人们止步了。
    如果宗教定位于圣人的层次要求,性与性行为于此为人层次也是难以被厘清,我们反而会误解圣人是应该避开性行为,才可见其心性的高尚。

    性的纠结性问题,仅此我们企图为人的层次态势看来,我们是必须以人性来考量,始能厘清其纠结状况,进而让我们能够拥有更明确的意识去学习认知,以让我们掌控我们的性自身的自然规律,减低我们在沉沦或超越的可能性的被动态势。
    就以我们从人性来考量看待性的纠结性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国人心性的唯美进入唯善的诠释,以及西方人心性以唯真进入唯善的注解来谈一谈。
(待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