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十二月 29, 2011

慢了,怎么办?

慢了,怎么办?

        小时候,做事慢了真苦:
        吃饭比人慢,一定会被父亲责骂。
        做工比人慢,一定会被长辈斥责。
        学习进展缓慢,一定会招来老师,还有父母一顿骂。
        谁慢了,从小就知道会让人家如此急,自己也会急。
        相信好多人都有其中的一些体验吧!

        慢了,具体的表示会落后于人,不比人家强,将来的日子会不好过。
        急了,显示“具体的表示”好像会变成极有可能的事实,令人担忧害怕。
        慢了,急了,可是生活的一大问题。

        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慢了加上急了,于事无补,反而添乱了。
        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慢了,知道急了会于事无补,不急了,心思一静下来,就能去想方法,之后就有方法去追上人家。
        慢了,能心平气和面对事实,其妙用不会少的。

        面对这事儿,其实我们也有一些理性的意识。
        慢了,急也急不来,急了反而更加慢。
        我们也知道:不怕慢只怕站。欲速则不达。
        有理性的人,都会不急,都会心平气和去想,找一找促使慢的因素。
        这个促成的因素,恰恰就是“站”。
        “站”表面上表示我们没有移动,但是没有移动对于生活的现实意义是不可能的,身体不可能不移动,心念也不可能不移动。
        “站”如果说是有所举动后,又无奈地回到原点,我们认为这个说法较为开放,可让我们去作个全面的思考。
        偏偏在于这两个“站”的观点中,个中常存有一个交叠观点的盲点,如果没有加以厘清,就会动了之后无奈地回到原点。

        我们可作这样思考:我们在赛跑时,我们落后于人,这表示我们慢了,我们可从自己与比我们快的对手之间的距离作判断,具体理解慢了多少,还可进一步判断自己的实力存在能否追上,跟着超越对方。
        这个举例,是个直线性的想法。
        在生活中,对于一切我们比人做得慢的事,我们都极想自己不会比人慢,落后于人。可是,一慢了,我们要追上对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生活中的事,并不是可以如此以一个直线性的思维来思考出一个解决的方法。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凡事都不像在一个跑道的赛跑,反而是像一个在森林中的赛跑,如果对方已快达到终点,而我们只能凭对方的脚步声判断自己的落后,如果我们要追上对方,唯有以自己与对方的直线距离来追上,或许还有实效,因为方向对了,距离最接近,偏偏在森林中是无法看到直线的距离,说不好我们追了又追,可能还在兜圈子呢!
        我作出这个分析的比较,是像说实在地我们常在直线性的思考上犯傻,也因为是我们根本没看清这个盲点,结果累坏了,也快不了。

        孩子学习慢了,我们是否如此犯傻带他兜圈子?
        我们自己落后于人,慢了,是否也如此犯傻兜圈子?
        还有其他的种种事件……

        慢了,如果要追上对手,不是靠追,而是要爬上一个可眺望到对手位置和移动方向的居高处,一能站上这个高居点,就可以判断真正的直线距离和方向,作为跃进的参照。
        这个高居点,我姑且说是属于理性思想的分析。
        理性思想是属于一点接一点,线性的思考,就如作答数学习题,一个步骤接一个步骤的作答,不过,我们千万别以为有理性思维,就能解决生活的问题,因为生活的多数事情,并没有像数学的逻辑性,只有一个肯定的答案,生活中的事物,如果没有来到最后关头,谁也不能作准会是何种结果。
        如果我们就以考量每个可能性的发展,甚至于为种种可能性的变局作预测与应对方案,作出一个诸多可能性的理性分析,或许还可算是办法,这就像在高居点上环视眺望实际情况,或许会比较容易找到捷径,减少摸索,省下时间,即使慢了,不就可能开始快了。
        摸石过河,恰是这样的尝试。

        凡事慢了,要改革,求进步,可说是人之常情。
        慢了,如果是关于众人的事物,想要来个改革,即是来个革命。
        革命会否带来进步,有时会进步,有时反而是破坏。
        革命毕竟是牵涉众人参与求取社会的进步,可是众人的心思不可能一致,高居点也不同,当一个煽情,一个激情基于落后了、慢了的焦急,高昂释放了,人们就像在森林中赛跑,乱窜一番,乱局由此而现。
        上个世纪能一呼百应的领袖,于今似乎也成了绝响。过去能一呼百应的领袖,其魅力似乎与他看局势的高居点,容易得到居下的人呼应,所以能轻易地居高而领导。
        当今世界多个的改革乱象,可否因为慢了,急了,各个山头的高居点多了,临下的人看得眼花了,群体的行动或有乱窜的局面,而成乱局。
        这一切的一切,皆因谁都怕慢,怕比人落后;皆因怕而焦急,自己先添乱了。

        慢了,怎么办?
        龟兔赛跑,又可给我们什么新的启示?
         

星期五, 十二月 23, 2011

恋爱唯美——恋爱婚姻系列(一)

恋爱唯美——恋爱婚姻系列(一)

        唯美都是艺术家最介意的事,但不一定是常人介意的事。
        艺术家常有唯美的感悟而创作,但不一定会理解唯美。
        所以常人与艺术家的谈恋爱,区别在于艺术家会比常人感性感人一点,但不一定比常人懂得谈恋爱。

        唯美基于心中的运作,与相对的物体产生共鸣,引起心中的感动而令人感受生命最美好的一面,艺术家因而会产生创作,常人则会有一种美好的感觉。
        如果对着的物体是人,那么,那是恋曲的谱起,让一个人,不管他是常人还是艺术家,都会想与对方谈情说爱,谱成一段恋曲。
        如果两个人心对上心,心心会相印的,谈起恋爱了。
        恋爱的确唯美。

        恋爱是唯美的,美到不能参入人间的一丝柴盐米醋,美到生活只是两个人的世界,挤不进任何一样东西。美到生活只有水,没有面包,都可活下去。
        就这种美的境界而言,有点类似修行人修行的某个境界,不同的是常人的美只限于两人之间的感受,修行人则是一个修行层次的完美成果。
        谈过恋爱的经验,或许可助于修行境界的体悟,却有存在同样类似境界的不可执著。
       
        谈恋爱是每个人一生最美好的人生大事,但确实是不可执著的大事,因为谈恋爱讲究心对心,而凡人的心肯定是善变的,人们应该放潇洒一点看待恋爱:但愿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不然执著了会是无限的痛苦。
        每每谈过恋爱的人,十之八九,并不能如此潇洒,只因我们没有意识到:
        其一,恋爱是唯美的,这种美不能长久停留,只有艺术家能让这种美变成艺术品而让美停留,或许所创作的是一出戏、一本书、一首曲子、诗……,始终过去的还是过去了,一切都无法停留,刻意之举,徒留戏终了的荡气回肠,情长未了空余恨。
        其二,我们常常把恋爱当作是唯善的,如果我们希望把自己谈的恋爱化为一个圆满来追求,那是不可能的,凡人的心善变,人还会老,而生活中的种种角色扮演,不可能就一世人只是两人可以如此维持一个坚持谈恋爱的角色。

        恋爱的完美结局,可由恋曲转换为结婚曲。
        我如此说了,相信很多人会反对,因为很多人都说婚姻就是恋爱的坟墓,我认为那是因为我们一方面把恋爱的唯美,当作恋爱是唯善来追求,另一方面婚姻是唯善的,我们当作婚姻是唯美来实现。

        噢!我的天啊。难道是这样的吗?
        下回再来谈一谈婚姻是唯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