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故事的启示
我曾经看过一则不知出自何处,但却蕴涵深远的故事,今与大家分享,同时作个个人的解读。这个故事的大意如下:
有人说:“日本人,你真了不起。”
日本人:“未必,我最佩服德国人。”
德国人:“不,不,不,我觉得中国人最好。不过,一个中国人在做事时令我尊敬,两个中国人在做事时令我困扰,三个中国人在做事时可不是最好的了。”
解读1——不管是什么国家的人,只要有理性,人与人之间都会互相赏识对方,英雄识英雄。
解读2——互相赏识的前提,都有以自己的优势相对于对方的优势的认同与取长补短。
解读3——只要是人,皆有自我的成长,能超越自我,就以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性成长过程来说,是非局限于自我的困惑和与他人作比较(而后消极地成长),而是以今日的我与昨日的我的比较,追求个人最佳心态良性的成长,作出心性最大空间的潜能发展。
解读4——人类的思想文明,当今着重科技,以科技为生活的重心,科技的成就常是作为某方佩服对方的自然反应与取向。
解读5——故事中德国人的象征意义即为西方人的哲学思想,德国人的哲学思想是占西方哲学思想主要的一席。德国人的话可谓即是一个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评价:
一个中国人在做事时令我尊敬——
一个中国人意味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圣人境界,也意味如庄子所说的“外化内不化”,老子的道,与柏拉图追求至性的真善美可谓相符,是可以加以探讨,或许是西方人可以参考借鉴的思想,大家可共同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
,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的学说,毕竟当今西方的哲学有向东看的趋势。
两个中国人在做事时令我困扰——
意味中国人自己看不清天人合一的圣人境界,两个中国人也意味在自我的比较中存有自我的困扰,并且"舍己之长",中国人自己已有一段时日对自
己的哲学思想可以发扬光大却视而不觉,所以令德国人困扰。
两人共事时有自我比较并不是坏事,积极的一面是两人之间可相辅相成,完成任务;消极的另一面却因道德的欠缺,彼此之间缺乏诚信,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是其二的困扰。
三个中国人做事时可不是最好的了——
意味众人在共事时,最讲究合作,如果自我定位常是上诉消极的一面,当然不是最好的了。
最后,我认为此故事的作者用心良苦,除了以各国的特长与优势作比较,作互相赏识,且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用意和启示,并有兼容共识,达致世界大同的期盼。
星期五, 九月 30, 2011
星期六, 八月 27, 2011
正视男孩的危机
正视男孩的危机
星洲日报活力副刊有一则报导:
星洲日报活力副刊有一则报导:
- 国际组织OECD的学力评估(PISA)指出,在美国、英国、日本等35个发达国家,女孩的语言、数学和科学教育评分均高于男孩。
- 美国《商业周刊》指出:从幼儿园到研究所,男孩变成弱势。
- 澳洲教育部曾公布资料表明:男孩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成就等方面与女孩存在差距,在出现纪律问题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孩几乎占了绝大多数。
- 马来西亚大学男女比例失调,阴盛阳衰:男生仅占全马大学的34.6%, 男女生的比例是35对65。
-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马来西亚,像美国的大学,男生仅占全美大学学生总数的42%。在主要由学业表现来作为评定标准的教育阶梯上,越往上走,男生越不占优势。
- 教育体系偏重考试,缺少体能活动,有利于女孩发挥长处,忽略了男孩的长处发挥。
- 男孩身心成长基本上会比女孩慢两年,男孩的学习能力会落后于女孩。
- 男孩的体质逐年下降,缺乏阳刚性。现代家庭的教养方式或偏于过于呵护男孩,缺乏给予运动,体能训练,意志力训练。
- 男孩身心素质,外表坚强,内心脆弱,家长老师或会有忽略给予良性指导。
- 学校教师阴盛阳衰,近于七八成是女性教师,男孩从小缺乏男性模范的模仿,或有小部分男孩倾向女教师女性模范的模仿。
- 家庭与学校的学习环境整体上不利男孩的身心成长和学习成长。
订阅:
评论 (Atom)